因為是第一次上課,所以老師先大致介紹本學期的授課大綱,然後又給了一些要看的paper,老師講的很清楚,回家後,一切都變得很模糊.
但,我還記得老師給我們第一堂的作業是要”畫”出圖書資訊學所涵蓋的領域,想了想,用章魚的腳表示,其實本來是想用河流匯集成海洋,但想的比畫的簡單,又不好看,後來請同事幫忙,畫了這張美美的章魚圖,畫完後發現少了一隻腳,不好意思再麻別人了,就將就一下,反正我也是把圖書資訊學畫分為七個主題,每隻腳代表一個主題.

老師在課堂上講了”圖書資訊學概觀”的主題,其中講到隨著時代的改變,很多學校系所名稱因改對了名字,而有了第二春.而圖資系呢,原本大都叫圖書館系,也都改名為與資訊有關的名稱.
老師用很輕鬆的方式講課,我也是很輕鬆的聽,以至於,有些聽過就忘了,但老師的一個問題問得我印象很深課--每個領域都有其大師,我們圖書館界呢?除了阮甘納桑以外,好像沒有了,對耶.隨著時代的改變,記得有位圖書館界的學者,曾說過,圖書館是一門變動的科學,實際上也真是如此,十幾年前在學校所學的,現在大部分都用不上,也不能用了,那麼,為何不是每階段都應該有大師出現才是,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探討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